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訊 校外培訓機構不能聘用在職教師;培訓結束不得晚于20∶30 并不得留作業(yè);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 個月的費用……省政府辦公廳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發(fā)展的實施意見”,明確今年6月底前,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全面完成。
培訓機構不能聘用在職教師
安徽省教育廳將研究制訂《安徽省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準》,比如在場所條件方面,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符合安全條件的固定場所;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面積不少于3平方米,確保不擁擠、易疏散;必須符合國家關于消防、環(huán)保、衛(wèi)生、食品經(jīng)營等管理規(guī)定要求。對于提供餐飲服務的校外培訓機構,供餐單位必須取得食品經(jīng)營許可證。
師資條件方面,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wěn)定的師資隊伍,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語文、數(shù)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并應當與所聘人員依法簽訂聘用合同、勞動合同或勞務協(xié)議。同時,校外培訓機構應加強對授課教師的規(guī)范化管理,建立規(guī)范的教師聘任、任課、考核、解聘等制度和包括基本情況、業(yè)務考核、任職資格等在內的教師個人檔案。
設立分支機構需要經(jīng)過批準
校外培訓機構必須經(jīng)審批取得辦學許可證后,登記取得營業(yè)執(zhí)照才能開展培訓。已取得辦學許可證和營業(yè)執(zhí)照的,如不符合設置標準,應當按標準要求整改,整改不到位的要依法吊銷辦學許可證,終止培訓活動,并依法辦理變更或注銷登記。
校外培訓機構審批登記實行屬地化管理,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審批頒發(fā)辦學許可證,未經(jīng)教育部門批準,任何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以家教、咨詢、文化傳播等名義面向中小學生開展培訓業(yè)務。同時,校外培訓機構在同一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或培訓點的,均須經(jīng)過批準;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或培訓點的,需到分支機構或培訓點所在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中小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校外培訓機構。
培訓結束不得晚于20∶30
“實施意見”明確,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語文、數(shù)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內容、班次、招生對象、進度、上課時間等,都要向所在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備案并向社會公布。
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市、區(qū))中小學同期進度。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時間不得和當?shù)刂行W校教學時間相沖突,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0∶30,不得留作業(yè);嚴禁組織舉辦中小學生學科類等級考試、競賽及進行排名。
一次性收費跨度不得超仨月
校外培訓機構要嚴格執(zhí)行國家關于財務與資產管理的規(guī)定,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xié)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對于校外培訓機構存在一次性收費超過3個月、收費項目及標準未公示等違規(guī)收費行為,或存在虛假廣告及招生宣傳不規(guī)范的,由有關部門依法予以處罰。
各地教育部門要加強與金融部門的合作,探索通過建立學雜費專用賬戶、嚴控賬戶最低余額和大額資金流動等措施加強對培訓機構資金的監(jiān)管。培訓機構收費項目及標準應當向社會公示,并接受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不得在公示的項目及標準外收取其他費用,不得以任何名義向培訓對象攤派費用或者強行集資。對于培訓對象未完成的培訓課程,有關退費事宜嚴格按雙方合同約定以及相關法律規(guī)定辦理。
校外培訓機構將分類建臺賬
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違規(guī)問題,各地要分類建立臺賬和整改方案,明確整改時限,強化整改措施,加快整改進度,逐一對賬銷號。
對未取得辦學許可證和營業(yè)執(zhí)照的校外培訓機構,一律停業(yè)整頓,由教育部門會同有關單位提出整改意見,下發(fā)整改通知書。具備辦證條件的,由教育部門指導其辦證;不符合辦證條件的,將被責令停止辦學并妥善處置。
而對“超標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的校外培訓機構,一律限期整改,由教育部門提出整改意見,下發(fā)整改通知書,整改不到位的不得恢復營業(yè)。此外,校外培訓機構在學科知識培訓中聘用不具備相應教師資格的人員,或聘用在職中小學教師從事培訓活動的,由教育部門責令校外培訓機構停止其承擔的學科知識培訓教學任務。
校外培訓機構推行“黑白名單”
“實施意見”提出,對有辦學資質的培訓機構,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民政、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組織開展年檢和年度報告公示工作。
此外,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全面推行白名單制度,對通過審批登記的,在政府網(wǎng)站上公布校外培訓機構的名單及主要信息,并根據(jù)日常監(jiān)管和年檢、年度報告公示情況及時予以更新。各地可根據(jù)校外培訓機構的設置和管理要求,建立負面清單。
對已經(jīng)審批登記,但有負面清單所列行為的校外培訓機構,應當及時將其從白名單上清除并列入黑名單;對未經(jīng)批準登記、違法違規(guī)舉辦的校外培訓機構,予以嚴肅查處并列入黑名單。同時,將黑名單信息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按有關規(guī)定實施聯(lián)合懲戒。
在職中小學教師不得兼課
我省將嚴格規(guī)范教師校外兼職管理,在職中小學教師不得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課或從事有償家教。對違規(guī)在校外培訓機構兼課或從事有償家教的,要追究責任,處理情況在學校門戶網(wǎng)站上公告。對有“課上不講課后到校外培訓機構講”、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的在職中小學教師,要嚴肅處理,直至取消教師資格。
同時,堅決禁止中小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聯(lián)合招生,堅決查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并依法追究有關學校、校外培訓機構和相關人員責任。
學生應自愿選擇課后服務
為做好課后服務,省教育廳將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制訂中小學校課后服務政策。
中小學校要充分挖掘學校師資和校舍條件的潛力,努力開辟多種適宜的途徑,幫助學生培養(yǎng)興趣、發(fā)展特長、開拓視野、增強實踐,不斷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可為個別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免費輔導。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在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應當適當考慮學校和單位開展課后服務因素,增加績效工資總量;學校和單位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給予適當傾斜。中小學生是否參加課后服務,要由學生和家長自愿選擇,并防止課后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各校輔導和課后服務方案要報當?shù)亟逃姓块T備案,接受檢查。
新安晚報 安徽網(wǎng) 大皖客戶端記者 姚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