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上午,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與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簽約揭牌儀式暨合肥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主題研討活動在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舉行。安徽大學教務處長李學俊,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書記潘金剛,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胡光喜,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娜,縣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徐潤青,合肥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教師代表,合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聯(lián)合體成員校思政教師代表和合肥市陳姝教育名師工作室成員等參加活動。徐潤青主持簽約揭牌儀式。
楊娜在致辭中指出,肥西縣對思政工作高度重視,通過“綠色通道”等方式壯大思政隊伍;通過組織不同學段“同上一節(jié)思政課”“大中小思政課網(wǎng)絡教研”等活動,深化了思政課教學改革、打通思政“課內(nèi)課外”、持續(xù)推進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形成齊抓共管思政教育的良好機制。其中,安徽師范大學附屬肥西第二中學堅持黨建引領,以“大思政”凝聚育人合力,通過開設“每天思政五分鐘”、“移動”思政課堂、“家校社”共育、跨學科思政校本課程,發(fā)揮陳姝名師工作室輻射引領作用,形成了“人人抓思政”“處處抓思政”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楊娜表示,在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和市教育局的支持指導下,必將推動肥西縣思政教科研水平提升和教師專業(yè)成長,打造出肥西特色思政品牌。
胡光喜指出,要深入開展新課程標準學習研究,全面加強大中小思政課教育一體化建設。要結(jié)合共建及主題研討活動,制定好推進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工作要點,積極開展探索和實踐,進一步深化大中小思政一體化合作。
潘金剛表示,合作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研討大中小思政教育一體化,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引導廣大師生樹立堅定信仰的生動實踐。他指出,下一步,將以實踐基地建設為契機,從機制、內(nèi)容和隊伍著手,實現(xiàn)共建、共學、共研、共進,推動思政教育高質(zhì)量發(fā)展。
在與會人員的共同見證下,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明與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校長陳姝在合作共建協(xié)議書上簽字。李學俊、潘金剛、胡光喜、楊娜共同為實踐教學基地揭牌。隨后,合肥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主題研討舉行,市教育局高教處處長趙文亞主持。研討會上,各位思政專家圍繞“合肥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主題,結(jié)合工作實踐,深入研究,深度交流,積極建言獻計。
蘇州市思政兼職教研員、蘇州市第三中學王德明老師通過視頻參加研討,他提出大思政一體化必須堅持“七統(tǒng)一”;合肥市師范附屬小學德育副校長楊志云分享了基于智慧教育的“大思政”建設經(jīng)驗;安師大附屬肥西二中校長陳姝提出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要同向雙行,要將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融入課程內(nèi)容與教學實踐中去;合肥一中教育集團包河分校校長李平總結(jié)了對“三新”背景下高中思政教育一體化的校本實踐與探索;合肥市教科院教研員徐文墻總結(jié)了合肥市一體化探索的整體脈絡、近年來取得的探索成果以及未來的探索方向。
合肥市委宣傳部思政處處長葛守松提出思政工作不局限與學校,可以進行全社會的覆蓋,要全力打造一批思政金課。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明認為思政一體化有共性,也有連續(xù)性、遞進性、整體性、層次性等特性,高等教育思政老師要把握好思政特性,不斷提高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
肥西縣教體局機關(guān)黨總支書記姚中華點評時表示,思政老師要堅守主渠道,種好責任田,筑牢主陣地,上有“學術(shù)味”的思政課,以先進的“配方”、時尚的“包裝”打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思政“金課”,不斷提高思政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李學俊點評時表示,要以實踐教學基地為抓手,進一步加強與肥西縣在黨建合作、課題研究、教育教學、人才培養(yǎng)、校本教材編寫、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胡光喜點評時表示,要堅持思政課在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上的課程地位,科學組織、深入研究,不斷推進實踐與課程對接,不斷推進不同學段、不同類型思政課的交流融通,共同探索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新路徑。據(jù)了解,肥西縣圍繞思政工作創(chuàng)新,以建立一支思政宣講隊伍、開展一輪思政培訓、打造一批優(yōu)秀微課件、遴選一批黨課典型、舉辦一場思政“微課”競賽展演、抓好一批思政示范引領,深化思政“微課堂”“思政大講堂”“思政故事會”為抓手,著力打造“六個一”“兩堂一會”肥西思政品牌,推動全縣思政工作高質(zhì)量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