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安徽工程大學在“二課中心”舉辦加強校園融媒體建設論壇,中國青年報安徽記者站站長王磊、記者王海涵,中國教育報安徽記者站記者方夢宇應邀參加論壇擔任主講嘉賓。校黨委宣傳部、校團委負責人出席論壇,校全媒體中心、青年傳媒中心指導老師和學生記者參加活動。
校黨委宣傳部部長孫浩然對三位老師的到來表示歡迎,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安徽工程大學新聞宣傳工作的支持。他充分肯定了學校各個媒體平臺在2021年度取得的成績,希望參會師生抓住本次學習機會,向各位媒體老師虛心請教、認真學習,做好黨史學習教育的總結與宣傳,圍繞學校中心大局謀劃好2022年度學校宣傳重點,繼續(xù)講好安工程故事,講好青年大學生成長故事。
王磊以“媒體的受眾”為切入點,結合校園媒體的發(fā)展歷程,分享了自己在從事高校新聞采寫過程中獲取的寶貴經驗。他指出,新聞是易碎的,要第一時間做好新聞報道,在撰稿的過程中,要忠于事實,客觀地講述故事;要勤于思考、探索現(xiàn)象背后的原因;要敢于創(chuàng)新,尋找多元化多角度的表述。
方夢宇說,從事新聞工作能讓人更加理性地看待世界,希望校媒人珍惜每一次寫稿機會,做到勤思、善學、多寫。她指出,做好新聞采訪和寫作,要認真撰寫新聞提綱,用刨根問底的方式獲取新聞素材,通過“見人見事”的手法讓新聞稿更加鮮活。
王海涵從高校新聞的定位、選題、角度三個維度展開。他指出,校園媒體需要立足校園、瞭望社會,“帶上新聞眼”、關注身邊事,以“小切口”呈現(xiàn)“大視野”。他建議,學??梢杂煤靡曈X傳達、數字媒體等專業(yè)的學科優(yōu)勢,通過制作短視頻探索新聞的可視化發(fā)展。
校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紅星在總結中感謝媒體老師赴安徽工程大學傳送“秘籍”。她指出,作為校園新聞工作人員,要不斷增強新聞宣傳的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積極傳播校園正能量。
會上,全媒體中心指導老師和中青校媒負責同學就安徽工程大學媒體發(fā)展情況進行了匯報。與會人員圍繞校園融媒體發(fā)展路徑、做好內宣與外宣工作、新聞的主觀性與客觀性、新聞選題與策劃、典型人物選樹等議題進行了研討。
(查桂義、朱啟月、楊華保、王藝穎 特約通訊員:查桂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