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以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目的的“雙減”政策,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落地。一個多月過去了,這項改革有何成效?記者探訪了部分學校——
向課堂要效率 學得好,還要睡得好
合肥一六八新橋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位于新橋科技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毗鄰新橋機場。初中部為“半寄宿制”,小學部為全走讀,中小學分區(qū)辦學。
今年暑假期間,學校就提前謀劃,利用校長辦公會、中層會議、班主任會議、全體教師會議等多種形式,反復學習、研討中央“雙減”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制定“雙減”方案。
“要想好政策出好效果,就得不同學情不同對待,所以方案必須不斷細化,適應各階段學生的特點?!毙iL董永輝告訴記者。學校在遵循學生自愿選擇的基礎上,著力豐富課后服務供給。不僅在課后答疑輔導工作中,貫徹落實培養(yǎng)學生自主完成作業(yè)能力,鞏固提升相應素養(yǎng);同時在中小學繼續(xù)開設符合學齡段的特色藝體社團課程,堅持“五育并舉”,讓學生在活動中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合肥一六八新橋學校嚴格執(zhí)行小學部學生不早于8點20分上課,中學部學生不早于8點上課。該校學區(qū)內有很多高新技術企業(yè),不少家長因為上班時間比較早,所以早早送孩子到校。對于這些早到的學生,學校沒有“一刀切”,而是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孩子們在校內安全地自主活動、學習。
“睡眠對于學生來說非常重要,休息好才有好身體、高效率。這次正好利用‘雙減’,學校再次通過致家長一封信、家長學校等途徑,向家長們強烈建議小學生就寢時間一般不晚于21時20分,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時。”董永輝說,一定要保證小學生每天10小時、初中生每天9小時的睡眠時間,從這一個多月的實踐看,基本都能達到。
又要睡得好,又要學得好,這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的教師發(fā)展中心牽頭,督導各教研組、備課組以及教師個人重視作業(yè)研究和設計,明確各學科每日作業(yè)用時,控制作業(yè)總量,提高作業(yè)質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yè);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yè)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
為了提效,很多教師主動加入探究個性化作業(yè)和彈性作業(yè)教研中來,利用課堂教學和課后服務時間加強學生作業(yè)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時間管理能力。目前基本實現(xiàn)小學生在校內完成書面作業(yè),初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yè)。
日前,合肥市翡翠學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京劇《貴妃醉酒》片段。 本報記者 許昊 攝
強化學校主陣地 留下來,還要不白留
如何讓學生放學不僅能夠“留下來”,還要“留得有價值”?阜陽市北城小學翡翠湖校區(qū)把課后服務做成了精心烹飪的“滿漢全席”。“課后服務絕不是由學校簡單地多留孩子2小時,而是學校教育綜合服務的拓展延伸,服務內容出不出彩,能不能留住孩子,尤為關鍵。”學校負責人劉昌遠說。
上完一天課程后,依托各學科課程的各類興趣社團一齊登場了:語文社團是經典誦讀、數學社團玩轉華容道七巧板,英語社團里給經典動畫片配音,還有音樂教師帶班的口琴社團、無伴奏合唱社團、軍樂團演奏社團等都熱火朝天開始了。“課后托管延時,我們最大的優(yōu)點在教師資源上,年輕教師個個多才多藝?!眲⒉h說。全校30多個社團活動,完全可以解決“四點半”難題,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服務。
在阜陽市蓮池小學的課表上,每周一、三、五的體育鍛煉、勞動實踐或全校大掃除特別醒目。學校將課后服務定位為兒童自我發(fā)展時段,除了開設經典閱讀、科普世界、藝術天地以外,還在體育鍛煉方面進行拓展,在集體勞動教育方面,則通過開展值日、大掃除、垃圾分類、校園美化等校內勞動,讓學生出力流汗,動手實踐,培養(yǎng)他們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
為了做好課后延時托管服務,阜陽市潁州區(qū)各學校均打破了年級、班級限制,實行走班制、大班制、跨班制、跨年級制,積極組織相應學生參與課后服務項目,尤其強調增加戶外體育運動,增強學生體質,降低近視率和肥胖率,拓展勞動的方式,增加藝術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個性發(fā)展。
針對學有困、管有困、接有困的“三困”學生,各學校安排學科教師為其提供個性化的管理服務,設置錯峰時段,允許學生根據家庭實際選擇托管時間。在強調精準服務的同時,增加臨時托管、延時托管、短時托管等個性化服務菜單,免去家長后顧之憂,滿足不同家庭的實際需要。
“‘雙減’之后的潁州教育,更注重激活學生內在的潛能,培養(yǎng)良好習慣,使成長自覺自愿。”潁州區(qū)教育局局長白莽說。
為了保障這些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潁州區(qū)正在多方統(tǒng)籌師資力量,將學校退休教師、各行各業(yè)的能工巧匠、非遺大師、公益人士、家長代表等聘請到學校,以體驗式、探究式、項目化、情景化的學習方式,突破傳統(tǒng)學科教學的邊界,打破教室和學校的圍墻。
近日,合肥市翡翠學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剪紙。 本報記者 許昊 攝
做好家校溝通 信得過,不搞課外延伸
記者從合肥市蜀山區(qū)了解到,該區(qū)中小學校也早已通過布置分層作業(yè)、提高課堂效率等行動,減輕學生的作業(yè)和學習負擔,提升學校育人水平。
實際上,蜀山區(qū)的行動來得“更早一些”:早在今年發(fā)放暑假放假通知和開學通知時,區(qū)教體局就要求義務教育學校落實“兩緩兩有兩不得”政策,即暑假作業(yè)兩周內緩交,開學首日緩布置書面家庭作業(yè);有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有課后托管服務;不得組織任何形式開學考試,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或學生自批自改暑假作業(yè)。以此為學生和家長減輕壓力,實現(xiàn)“兩減”改革的平穩(wěn)過渡。
“家長擔心最多的就是減少了作業(yè)量,教學質量會不會也隨之降低。為了讓家長放心,我們力求把減負增效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每一份作業(yè)布置中。學校通過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師優(yōu)化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的能力;加強信息技術和學科教學的整合研究,發(fā)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強大優(yōu)勢,優(yōu)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師的有效教學能力。同時搞好校本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搞課外延伸即補課,確?!p減’不減教學質量?!痹搮^(qū)教體局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為了讓家長們知曉,各校還通過家長會以及校園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廣泛宣傳,讓他們能理解和支持“雙減”政策,以便形成合力。
“這學期以來,我發(fā)現(xiàn)孩子機械的、抄寫性質的書面作業(yè)沒有了,增加了一些探究性、體驗性的作業(yè)。這是一種很新鮮的體驗。”蜀山區(qū)居民邵先生告訴記者。這學期,他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的作業(yè)調控方式,比如任課教師會發(fā)放免寫作業(yè)券,前一天作業(yè)全優(yōu)的學生可以過一天“無作業(yè)日”。“總的來說,能看到學校在教育教學上的積極探索,這是好事,希望繼續(xù)堅持?!鄙巯壬f。
對于小學一年級新生來說,準時到校以及在課堂上安坐專注聽講是他們完成角色轉變的一個難點。本學期開學后,小學教師們對這方面放寬了要求,有的學校設置了彈性到校時間制度,給一年級新生一個緩沖期和適應期,這也是新學年推進幼小科學銜接的結果。記者在位于蜀山區(qū)的西園小學看到,該校一年級第一個月的課程安排基本上都是以行為習慣訓練為主,課程教學為輔。
據悉,今年8月,省教育廳發(fā)布《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蜀山區(qū)作為16個幼小科學銜接省級實驗區(qū)之一,選擇了6所試點幼兒園、2所試點小學,本學期開始先行試點推進幼兒園入學準備和小學入學適應教育,要求小學要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重點實施入學適應教育。地方課程、學校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主要用于組織開展入學適應活動,確保課時安排。各校嚴格執(zhí)行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調整一年級課程安排,合理安排內容梯度,減緩教學進度。 ( 陳婉婉)
10月20日,在銅陵市田家炳小學,學生在學習魔方。 本報記者 楊竹 本報通訊員 詹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