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至六歲是為幼兒后繼學習和終身發(fā)展奠基的重要階段,也是為幼兒做好入學準備的關(guān)鍵階段。《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在生活準備中也提出:參與勞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勞動習慣,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和動手能力,增強自信心,培養(yǎng)初步的責任感。小朋友升入中班后,自我服務意識越來越高,也很喜歡幫助老師做事情,爭先恐后地想當值日生。為抓住這一勞動教育的契機,合肥市廬陽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海棠園的老師們在中二班的孩子們中掀起了一場參與勞動的熱潮。
孩子們鏈接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我可以做哪些勞動呢?孩子們一起回憶、思考、計劃,曬衣服、拖地、收拾碗筷、洗碗、擇菜……看來孩子們都有自己會的勞動和自己的勞動計劃。為充分調(diào)動孩子們的勞動熱情,滿足孩子們的內(nèi)心需求,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繪畫表征計劃,積極地邁出了第一步,請家長們參與到活動中,將寶貝們在家的勞動瞬間記錄了下來。
家園共同參與到孩子們的生活準備中,在班級勞動分享中,孩子們積極踴躍地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家的精彩勞動瞬間。從孩子們的一言一行中,我們看到了他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此時,家園的信任和賦權(quán)就是最好的支持,不斷讓這種好習慣成為一種行動自覺。于是,一場趣味自理能力大比拼即將開始啦!
從積極愿意為自我服務,到由主動承擔,“小小值日生”有為他人服務的意識,從共情出發(fā),關(guān)注身邊的人和事,引導幼兒服務于他人,珍惜每一份自己和他人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從關(guān)注勞動本身到關(guān)注勞動育人的改變。
《指南》中明確指出:各年齡段幼兒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人要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供有利于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條件。將幼小銜接生活準備中的勞動教育滲透于一日生活中,融體驗與游戲為一體,感受勞動帶來的快樂與成就感,讓勞動始于內(nèi)在需求,用勞動和智慧創(chuàng)造美好的幸福生活。
攝影 / 撰稿: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