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安徽理工大學學工隊伍又迎來25位新成員。這批新人是最接“學生氣”的輔導員群體,以“93年”為中軸,上下浮動不超過3歲,甚至還有多位“95后”。如今,三個月過去,他們的成長痕跡清晰可見,從最初的無從下手、無力發(fā)揮到熟悉路徑、管理有法。
一腔熱愛,象牙塔里磨匠心
熱愛學生、熱愛工作是輔導員成長的動力來源。在瑣碎的工作中找到樂趣,在繁忙的活動中尋到意義,積攢職業(yè)幸福感,輔導員生涯才會其樂無窮。
機械學院的輔導員周美霞熱愛文字,與學生的初相逢就是以一封信開始的。早在開學前一個月,周美霞就在構思信要怎么寫,以什么形式呈現(xiàn)。最后,238封黃皮信交到了每位學生手中。受到信件啟發(fā),學生開始自發(fā)回信,談到自己的家庭、生活的艱苦、現(xiàn)在的迷茫。在這一場“238×2”的文字編碼解碼之中,師與生的距離被大大拉近。此外,周美霞還會創(chuàng)造一些“多此一舉”,比如舉辦主題晚會、建立學習小組、玩轉新媒體、開展“神奇動物在哪里”活動。當工作與興趣相結合,育人就變成打磨作品的過程了。
礦業(yè)學院的輔導員李翀熱愛與人交流,他的“金言名句”時常成為學生的QQ簽名。李翀有一位編下學生,休學半年,一米八幾的大男孩瘦到了一百來斤。李翀初次見他,身形消瘦,頭發(fā)蓬亂。此后,李翀基本上每天都會去跟他聊天。在校園里散散步,搭著肩膀聊聊天,他們不像是師生,倒像是朋友。有一天李翀突然發(fā)現(xiàn)學生的QQ簽名變成了他說過的一句話:“讓別人尊重的前提是自我強大?!蹦翘?,學生收拾了幾個月未曾整理過的房間,理了發(fā),神清氣爽地站在他面前說:“老師,我覺得我好了?!碑敱粏柕矫刻炀汀澳ァ边@一個人會不會覺得煩時,李翀表示這正是“一個都不能少”的意義所在。
同行引路,亦師亦友化難題
學會解決問題是輔導員的必備能力。學生工作千頭萬緒,學生問題千奇百怪,遇到再難再急的問題,輔導員也要立穩(wěn)腳跟,撥開迷霧。作為離學生最近的群體,輔導員既是同行者,更是引路人。
土木學院的輔導員胡瑞在開學之初就遇到了難題:班級有位編下的學生,曾有重度抑郁癥的病史,這位學生該如何引導。胡瑞絞盡腦汁,她先是邀請學生一起吃飯,帶著奶茶,拿著零食,常常在食堂一坐就是好久。起初學生還帶著戒備的情緒,講話支支吾吾,也不敢看她,后來干脆拉著她一口一個“瑞姐”。為了讓學生重拾信心,胡瑞還鼓勵學生競選班級學習委員。有了學習委員的職責,學生開始跟班級同學交流,也可以在公開場合積極表態(tài)。談到這個時,胡瑞笑了起來,得意于自己的小小“計謀”。
人文學院的鄭華也一直堅持“用愛感化,以心換心”的方法。鄭華接手的是老生,其中有些學生個性分明,過于跳脫。即便如此,鄭華始終溫和對待,一句責罵也不曾有。同學生交流時,她的文字總是百字以上,真誠且認真;學生遇到問題時,她鼓勵學生勇于承擔,并全程陪同處理;學生生病時,她深夜一人帶著學生奔跑各處??吹竭@個大姐姐溫柔又堅定,學生常說:“我在最美好的年紀遇見最好的老師。”
講究方法,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講究方法是輔導員工作的關鍵招數(sh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計算機學院的陳建和醫(yī)學院的項華陽在入校之前已有幾年的育人經驗,他們在工作之中少了點摸索,多了些方法。
陳建將日常工作制度化,建立每周談心談話制度,從周一到周四選擇一人來辦公室深度交流;成立寢室長和信息員雙向信息隊伍,確保第一時間了解班級動向。此外,他還喜歡看學生QQ空間,了解他們的生活。他認為學生是一本很耐看的書,翻開其中的任何一頁,會興奮、會焦慮、會駐足、會思考?!肮ぷ饔袆牛种杏姓?,心中有愛”是他掛在嘴邊的話。
項華陽在工作中講究張弛有度,既要溫情,又要規(guī)矩。在公開場合,他是不茍言笑的項老師,一言一行都彰顯著威嚴;在私下場合,他又是喜歡打趣的大哥哥。辦公室老師常說:“你來了后,我們的歡笑就不斷了?!贝送猓浞职l(fā)揮助導作用,利用優(yōu)秀同輩力量優(yōu)化管理,增強學生認同,深入學生群體。
在短短幾個月的實踐之中,新進輔導員給學工隊伍注入了新力量,也帶來了新觀念。年輕的他們用奶茶、用約飯代替了傳統(tǒng)的嚴肅談話,用表情包、用網(wǎng)絡熱詞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做情感有溫度、思想有深度、工作有精度的學生思政工作。
德國西奧多·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在兩個一百年交匯期,輔導員的育人職責更為重要。他們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行動有方向,正朝著育人夢篤行奮進。
(周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