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我和爸媽再次回到那個讓人溫暖的小村莊,小院里綠樹成蔭,花香氤氳,我仿佛又看見了外公坐在椅子上對我笑。
在家鄉(xiāng),叫"外公"覺得太見外了,所以那里的人都叫"家公"。
我的家公極瘦,但身板挺得很直,一頭花白的頭發(fā)很特別地豎立在頭頂上,眼睛瞇成了一條縫,卻透著明亮的光芒,額頭深深的皺紋仿佛在訴說著他的人生。他年紀大了,耳朵不太好,總是一個人默默地坐在家門口的椅子上沉思。
過年過節(jié),爸媽總會帶我回老家看家公。他喜歡拉著我的手,興趣盎然地給我講一些過去的事。比如,經(jīng)濟困難時,村里是怎樣的慘狀?改革開放后,他是怎樣帶領全村人修路架橋通電、種板栗種柑橘種油桃的?"我跟你說呀,當時村里沒有通電,一到晚上黑漆漆的,我就在大冬天里,帶著人從縣里把電線桿一根根的抬回,把電線一截截地拉回……"說著說著,眼角就濕潤了。
我聽得入了神,都忘記此時天上飄起了朵朵雪花。家公攤開大手,我看到他的手掌,干瘦粗糙、布滿了裂紋和老繭、指甲都變成了灰色……說到激動處,家公緊緊攥住了我的手,我仿佛感受到了一股神奇的力量。
晚飯后,家公借著鍋灶的余溫,給我烤紅薯。
紅薯是家公自己種的,品種不好,吃起來完全比不上城里的黃芯紅薯香甜。家公笑著遞給我,說"別看這紅薯不甜,可是我們的救命糧啊,當年我們把所有的荒山都開墾下來,種上了它,這才挺過了自然災害……"。我來到樓頂——那個家公很難上去的地方,忍著不愉快吃下了紅薯。冬日夕陽在院前的那棵老樟樹后,慢慢淡薄,脫離,凝作一縷寂靜的紅光一步步跌落了樹梢。走下樓梯,家公看到我嘴角的殘留,拿紙給我擦了擦嘴,又揉揉我的頭。
家公去世了,我們回到了老家。隔壁的爺爺塞給我一顆烤好的紅薯,邊說"你看滿山的板栗都長起來了,公路都修到家門口了,這些都離不開你家公啊,前幾天他還帶著我們整修門口的小溪呢,說要支持村里開發(fā)搞旅游……"我沒有聽完隔壁爺爺?shù)脑挘粋€人快步跑到樓頂,大口咬著紅薯,讓紅薯塞滿口腔,更想讓它堵住即將決堤的淚河。"家公……"眼淚止不住地流,終究還是來不及了嗎?
那一刻,我終于讀懂了家公,他雖然普通,卻勤勞質樸;雖然渺小,卻勇敢擔當,他是一部讀不盡的書……歲月的車輪不斷向前,我們在時光的長河中越走越遠,但那景那人不復改變,永遠定格在我的記憶里,定格成不能抹去的溫暖和美好,也啟迪著我的人生。
合肥市第45中學八(10)班 王勁哲
指導老師:史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