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教師對于幼兒數學學習方式的理解,探索數學區(qū)域活動內容和材料的有效投放,2023年4月6日-7日,合肥市廬陽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四里河畔園教研組開展“研核心經驗 享數學樂趣(五)”專題教研活動。
游戲玩法交流 鏈接核心經驗
活動伊始,老師們針對各班數學區(qū)域活動內容和材料進行觀摩和分享,各班級老師基于現階段本班“數學區(qū)域”活動開展情況,圍繞“核心經驗”“年齡特點”“材料使用”“游戲玩法”進行分享交流。
研討交流中,老師們介紹不同材料的玩法,觀摩老師補充說明,以此來觸發(fā)靈感,豐富數學游戲玩法,現場老師們積極互動,氣氛熱烈。
小班組數學區(qū)鏈接核心經驗
小班組:按物體的一個特征分類;4個以內物體大小長短比較;數物對應;4以內實物的點數;模式的識別、復制;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簡單圖形認知等。
中班組數學區(qū)鏈接核心經驗
中班組:按某一特征的肯定與否定分類;數符號:10以內的序數、基數;6個以內物體粗細、高矮比較;模式的復制、拓展;長方形梯形等幾何圖形認知。
大班組數學區(qū)鏈接核心經驗
大班組:自然測量;物體兩個特征以上的分類;數的運算;模式的創(chuàng)造、轉換;數符號:單雙數、相鄰數;空間方位;立體圖形:正方體、球體、長方體、圓柱體。
思考共性問題 分組討論交流
隨后,針對各班數學區(qū)域活動內容與材料的投放的一些共性問題,如“活動材料知識性目標過于突顯降低幼兒探索的興趣”“教師設想的玩法或程序與幼兒認知水平錯位”“封閉、單一的區(qū)域材料玩法與規(guī)則限制了幼兒探索”,老師們結合日常幼兒數學區(qū)域材料的操作情況,從“針對幼兒年齡特點 把握好核心經驗”“材料的可操作性、適宜性、趣味性”“重視幼兒的操作體驗”等方面進行了思考交流。
張敏老師:“結合數學領域關鍵經驗以及目標,在投放數學材料時對材料進行斟酌,我們要充分考慮適合該年齡階段幼兒的特點,連接到具體的核心經驗的哪一條?!?/p>
吳晶晶老師:“幼兒學習方式是親身體驗、實踐操作的,在投放材料時,應當站在幼兒的立場思考,多給孩子時間去探索,不能太過著急強加給孩子過多的提示和規(guī)則?!?/p>
舒靜靜老師:“孩子的思維發(fā)展是具體形象的,特別是小班孩子的點數,計數要以具體的、實際的動作作為支柱,給孩子提供的材料一定要滿足更多的動手操作?!?/p>
鐘一薇老師:“今天的觀摩讓我對同一種材料的多樣玩法有了很多了解和思考,有的時候孩子自己探索的玩法我們也要善于觀察?!?/p>
紀老師在總結中提到,科學適宜的數學區(qū)域游戲能讓幼兒擺脫不符合他們認知水平的枯燥且抽象的數學概念,幼兒在游玩中自然地感知、感悟、體驗最基本和初步的數學知識。老師們投放數學材料時應遵循孩子的思維特點,創(chuàng)造情景性的操作材料,材料的提供盡可能簡單、生活化,關注孩子的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同時要重視一物多玩,讓幼兒在一套材料中獲取多種數學核心經驗。
一場思維碰撞的數學區(qū)域材料的研修之旅,老師們在分享交流中感受到幼兒數學學習的多樣性、趣味性和生活化。廬實幼四里河畔園老師們也將繼續(xù)尋找蘊含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及教育契機,聚焦幼兒發(fā)展特點,持續(xù)深化對數學區(qū)域活動內容與材料有效投放的“適應性、探究性、層次性”的探究,把握數學領域核心經驗,讓幼兒感受到數學游戲的趣味與奧秘。
撰稿:解丹